电子周观点:高通发布白皮书加码终端侧生成式AI,看好面板行业盈利中枢提升
1、国内:2月CPI、进出口均边际回暖。随着两会结束,经济、财报数据披露,“春季躁动喘息”将进入第三阶段,回归基本面。2、国际:2月美国非农就业数据总量超预期,但结构上偏弱。1)俄乌冲突跟踪:北约举行近40年来最大军演,俄乌无人机夜间互攻,数十架被击落,乌总理表示未来两月将获欧盟60亿美元援助。2)2月美国失业率上行至3.9%,新增非农就业人数27.5万人,高于预期(19.8万人)但前值下修,薪资增速低于预期,2月劳动力供给与前持平,1月需求小幅下行。3、结合政策导向与经济情况,“产业升级”与“发展支撑”是2024年的两大投资主线。产业升级方面,我们大家都认为关注数字中国和制造强国两大板块,发展支撑建议关注能源安全和金融强国两大板块。(1)数字中国,建议关注半导体、计算机、传媒;(2)制造强国,建议关注汽车、工业母机、工业机器人和消费电子;(3)能源安全,建议关注煤炭、核电、光伏、风电;(4)金融强国,建议关注券商、银行。
1、宽基预期&估值:估值仍低,创业板2023E估值分位仅4%。截至2024年3月10日(下同),A股总体PE(TTM)为16.46倍,2012年以来36%分位;创业板指PE(TTM)估值为27.09倍,2012年以来1%分位;从一致预期角度来看,全A总体PE(2023E)为15.53倍,总体PE(2024E)为13.03倍,分别为2012年以来30%、14%分位。2、PB-ROE与国际对比视角:创业板低PB对应高ROE分位,美股主要指数均处于较高估值分位状态。从国际指数估值对比视角看,美股主要指数基本都处于较高估值分位状态。以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为例,纳斯达克综指当前PB分位为2009年以来83%,PE(TTM)分位为2009年以来83%(美股指数分位数从2009年起开始计算,对应08金融危机后)。3、申万一级行业预期利润&估值。申万一级行业中,农林牧渔行业的2023E、2024E归母净利增速差距较大;有色金属、电力设备、国防军工、通信、社会服务、美容护理和交通运输PB-ROE均低于-50%。
风险提示:1)基于财报的估值数据具有滞后性;2)盈利预期基于Wind一致预期,样本统计可能不全或不及时;3)估值分位仅为一种状态特征,高估值或低估值与后续走势未必绝对相关。
电子周观点:高通发布白皮书加码终端侧生成式AI,看好面板行业盈利中枢提升
1、智能手机:关注小米多系列新机发布,红米K70至尊版配置对标中高端机型,小米15系列采用汇顶单点超声波指纹,关注相关供应链。2、PC:高通发布《通过NPU和异构计算开启终端侧生成式AI》白皮书,苹果、华硕、联想发布AIPC新机,看好NPU硬件加持下AIPC中期渗透率提升。荣耀发布首款AIPCMagicBookPro16;传音推出AIPC新机MegabookT16Pro2024Ultra笔记本电脑,搭载英特尔酷睿Ultra7处理器。根据群智咨询,2024年作为AIPC发展的元年,AI笔记本电脑出货量或将达到1300万台,在PC市场渗透率达到7%。3、面板:大尺寸方面,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面板厂稼动率控制得宜,三月份平均稼动率有机会回升至80%以上的水平,二季度电视面板报价或仍有上升空间。出货量方面,受惠于第2季电视面板报价或仍有上升空间,使得面板厂生产意愿提高,有望刺激出货量回升至6,150万片,季(环比)增10.5%。4、PCB:PCB主要原材料价格整体处于低位,着重关注算力拉动PCB需求和高端PCB国产化。
风险提示:消费电子需求没有到达预期、新产品创新力度没有到达预期、地理政治学冲突、消费电子产业链外移影响国内厂商份额。
客户认为高股息类的资产的持续性可能会更强。背后的逻辑还是当我们意识到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增加,5-6%股息率的稳定类品种,持有它的机会成本在下降。所以相对来说高股息类的资产,从更长的维度它应该会更有持续性。
另外客户还关注“新质生产力”概念相关的方向。如人工智能、高端算力、机器人、脑机接口等。
通信盛科通信(688702)首次覆盖:国产交换芯片龙头,产品迭代升级有望受益AI浪潮+国产替代趋势
1、国产交换芯片龙头卡位优质赛道,期待前期投入转化业绩扭亏为盈。根据2023年业绩快报,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0.37亿元,同比增长35.17%,实现归母净利润-2032万元,较去年同期亏损收窄。我们大家都认为,随公司收入持续保持迅速增加,规模持续扩大同时前期投入进入转化期,业绩有望扭亏为盈。2、AI浪潮驱动以太网交换芯片升级迭代,国产替代迫在眉睫。据IMT-2020(5G)推进组,数据中心交换芯片吞吐量预计2023年将达到51.2Tb/s,2025年之后达到102.4Tb/s,800Gb/s和1.6Tb/s更高速率将成为实现高带宽数据交换的重要选择。根据灼识咨询数据,2020年中国商用以太网交换芯片市场以销售额口径统计,公司销售额排名第四,占据1.6%的市场占有率,在中国商用以太网交换芯片市场的境内厂商中排名第一。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2亿元/0.1亿元/0.4亿元。公司是国产交换芯片龙头,持续加码研发卡位优质赛道,考虑公司在国内卡位优质赛道,受益于AI浪潮及交换芯片国产替代趋势,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研制进展低于预期、行业竞争超预期的风险、AI需求低于预期的风险、财务持续亏损的风险、政治风险、测算具有主观性等。
通信中天科技(600522)公司深度:海缆空间广阔,国内复苏+出海机遇赋能海缆龙头有望加速增长
一、海缆龙头厂商,紧抓海洋业务发展机遇。2022年公司实现收入402.71亿元,归母净利润32.14亿元,同比大幅度增长。我们大家都认为,国内海风项目整体进展有望加速推进,海洋板块业务有望迅速增加。二、国内海风长期空间广阔,中短期24-25年或将装机加速。长期空间来看,我国海岸线%,长期空间广阔。中短期来看,十四五规划装机约60GW,21年至23Q3装机约22.4GW,意味着24-25年或将装机加速。三、欧洲海风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国内厂商强化出海逻辑。国内厂商包括中天科技、亨通光电、东方电缆,均在国际海风市场拥有订单案例,有望紧抓全球及欧洲海风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机遇,扬帆“出海”,在国际舞台斩获更多订单。我们预计公司23-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45/55亿元,对应当前PE估值为14/11/9倍,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公司2024年15倍估值,对应当前目标价格为19.71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海上风电建设节奏低于预期、行业竞争超预期的风险、部分订单预中标能否最终签订合同存在不确定性、光通信及别的业务需求低于预期、政策风险、海外风险等。
电新崇德科技(301548)首次覆盖:动压油膜滑轴龙头,以滑代滚+国产化打开成长空间
2020年以来,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呈现一直增长趋势,2023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增21%,归母净利润同增33%,其中更高毛利的滑动轴承组件营收占比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期间费用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财务费用率下降明显。1、国内动压油膜滑动轴承成长期,能源发电+工业驱动等多点开花。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20-2026年我国动压油膜滑动轴承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速为13%左右。2、下游需求旺盛,能源发电+工业驱动等多点开花:能源发电-核电领域安全性要求极高,此前一直依赖进口,国内滑动轴承存在比较大进口替代空间;风电领域滑动轴承明显提高风电齿轮箱扭矩密度,降低单位扭矩成本,大型化下“以滑代滚”驱动明确。综上,我们预计公司23-25年营收分别为5.30/6.74/8.52亿元,同比增长18%/27%/2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8/1.43/1.83亿元,同比增长18%/32%/28%。参考可比公司的估值,结合公司优势给予一定溢价,24年PE25x,对应市值36亿元,目标价59.58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进程及产业化没有到达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下游增速没有到达预期;测算具有主观性,仅供参考。
1、有机硅是指含有Si-C(硅-碳)键、且至少有一个有机基是直接与硅原子相连的化合物。近年来,我国的有机硅产品需求较为旺盛,需求量保持迅速增加,我国聚硅氧烷表观消费量由2008年的36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150万吨,CAGR为10.0%。过去几年的需求增速主要由光伏、新能源等领域推动。2022年全球聚硅氧烷消费量约为276万吨,我国占比约54.4%。2、目前全球约70%的聚硅氧烷产能集中在我国,我国自2014年开始成为有机硅的净出口国。我国有机硅行业CR7约为80%,产能较为集中。截至2023年,我国有机硅单体生产企业合计13家,其中合盛硅业、东岳硅材、新安股份为产能最大的主要有机硅单体生产企业,合计占总产能的51.6%。3、2024年初伴随DMC涨价,价差显著改善。节后3月1日DMC市场行情报价自1.54万元/吨(2/26)上涨至17000元/吨,价差由年初的3093元扩大至5506元(3/1),有机硅单体企业有望实现扭亏为盈。
风险提示:本报告弹性测算以上市公司实际发生数为准、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安全环保风险、海外经济下行引发的景气持续下行风险。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68亿元,同比+11.88%;实现归母净利润5.37亿元,同比+23.54%。1、核心产品增长稳健,非注射剂略承压。2023年,注射液实现收入21.74亿元,同比+49.80%,主要系核心产品热毒宁注射液销售增长带动,热毒宁注射液实现销量6076.98万支,同比+90.93%,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实现销量1074.36万支,同比+21.98%。2、渡过改革阵痛期,营销发力有望带动业绩稳健增长。2023年,公司以改革破局,聚焦制约营销发展的核心问题,持续以品种考核为基础,夯实临床团队基本功;实现业绩、行为、考核的动态可视化追踪,形成以过程管理促结果达成的正确导向。随着改革阵痛期逐步渡过,营销发力有望带动公司业绩稳健增长。2023年公司业绩稳健增长,收入端因非注射剂影响短期承压。2024-2025年营业收入由62.74/74.06下调至57.73/66.32亿元,2026年收入预测为75.88亿元;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由6.88/8.57亿元下调至6.50/7.65亿元,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9.02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报告发布机构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