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是以智能输送技术及其高端配套装备为核心的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要面向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智能环保和智慧医疗领域,为客户提供以移动机器人和气力输送装备为核心的智能输送系统和配套的智能装备和服务。
公司以行业需求为牵引,进行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同时,按照每个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装备和整体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的核心领域,在国家级的技术创新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累计承担及参与数十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
公司的主要客户覆盖了汽车制造、金属冶炼、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生物医药、石油化学工业、印钞造币、轻工食品、环境保护及医疗卫生等行业,在国内细分行业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面向智能制造领域的产品与服务,是基于移动机器人(AGV/AMR)、有轨制导车辆(RGV)和电动车辆系统(EVS)等核心智能输送装备及其配套智能装备,对制造业中的输送、加工与装配、检测、包装等全流程,提供智能制造装备、集成和工程一体化服务。
面向智能环保领域的产品或服务,主要是基于气力输送技术、智能分类平台技术和有机废弃物处理处置技术,利用气力垃圾收运系统、智能垃圾分类投放系统为市政环卫行业提供垃圾收运、固废分类及处理处置的智慧化解决方案;以及利用A2/O悬挂链工艺及设备为市政和工业污水处理提供解决方案。
面向智慧医疗领域的产品或服务,主要是公司基于气力输送技术、箱式传输技术等,利用智能气动传输系统、智能箱式传输系统、垃圾被服收运系统与餐厨垃圾收运系统等,针对医疗行业中医院的洁物(药品、器械、耗材与文件等)和污物(污被服、生活垃圾、餐厨垃圾与医疗废弃物等)的收运处理需求,为医院整合供应链及后勤保障系统提供一套整体解决方案,实现医院物资转存、配送、使用、回收、处理和溯源的智慧化及一体化管理。
公司的盈利大多数来源于于以移动机器人和气力输送装备为核心的智能输送系统和配套的智能装备和服务所产生的利润。公司以行业需求为基础,进行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同时,按照每个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的整体装备和工程的解决方案。
公司的原材料采购最重要的包含标准物料采购(电气、机械标准件及别的物料)及定制化采购(定制加工件、服务及设备)。公司按需对原材料进行采购,采用以销定产和以产定购的模式。公司通过比价询价、招标和竞争性谈判等方式,在合格供应商名录中综合选定供应商。公司成立了采购管理制度,设立了采购管理部门,规范管理采购流程。
公司业务以项目制为主体开展,实行“以销定产”的非标生产模式,向客户提供一站式交钥匙工程,进行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公司主要是通过直销方式来进行产品和服务的销售。公司已建立由市场发展部、各事业部销售团队组成的市场销售队伍,并构建了分工协作机制,市场发展部主要负责公司品牌建设、大客户拓展和行业领域拓展等工作,各事业部销售团队主要负责具体项目拓展工作,形成了覆盖全国主要地区和主要客户的营销网络。
创新型研发由技术中心负责,最重要的包含公司需要长期且大量资金投入的、公司各个事业部有共性需求的核心技术的创新型研发,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核心技术支撑。核心研发方向为移动机器人、机器视觉和物联网。目前已形成项目立项审批、项目采购关联单据信息、项目文档、项目执行流程、研发成本、执行工时管理等全流程管理。
迭代型研发由各个事业部负责。事业部依据公司主营业务方向、历年来技术领域与方向、已研发并投入使用的非标产品,调研市场需求,分析市场前景,采用技术优化迭代的方式,完成对现有产品的质量与功能升级。
公司拥有较为全面的研发能力,以创新型研发为主,迭代型研发为辅,推动公司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发展。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落实“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之年,是机科股份成功上市迈向新征程的关键一年。公司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国资委决策部署和中国机械总院工作要求,积极推进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抓创新、谋战新、稳经营、防风险,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在北交所成功上市。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54,043.52万元,同比增长3.71%,净利润4,117.07万元,同比增长0.95%。
紧扣“深化改革,加强创新,加快发展,共享和谐”的年度工作指导思想,全力推进各项改革和关键战略举措落地生根。成功入选北京市高精尖、专精特新“双百强”企业,顺利通过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复评价工作。不断深化市场化运营机制,在北交所成功上市,迈上资本市场新台阶,激发了活力,提振了信心。
围绕中国机械总院工业母机、工业软件等战新产业(300832)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加大投入,构建工业母机业务方向,做从主机装备到系统“串珠成链”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形成“珠”和“链”互需互强的发展和业务模式。
加强自主研发,集中资金重点突破移动机器人、机器视觉、工业母机专项等全新研发任务。发挥工程优势,加速推进成果转化,多渠道策划申报科研项目,加强自主研发,不断推动工艺升级、技术创新和装备迭代发展,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加大科研成果转化,积极推动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解决方案的自主化、国产化和工程化,加强钢卷端面缺陷检测等机器视觉成果在冶金行业批量应用,加大车联网平台的软硬件研发投入,成功落地巡检机器人、全自动打捆机、零部件自动检测装配设备等,集成实施多个智能制造项目,以“工艺+工程”的方式,承接首个垃圾处置项目,推动研发成果工程应用推广。聚焦技术研发,年度获各类奖项11项(其中省部级奖项6项)、授权各类专利41件(国际发明专利3件、国家发明专利23件、实用新型专利12件、外观设计专利3件)、登记软件著作权8件、发布标准11项(国家标准4项、团体标准5项、行业标准2项)。
在智能制造领域,航空轮胎及铸造行业产品应用取得新突破,勇拓混动汽车发动机缸内直喷系统(GDI)检测装配业务,深入推动“单机产品+工程项目双驱动”业务模式,突破进入有色金属和新材料行业,交付了国内首条可用于新旧光伏组件循环利用的全彩光伏板智能生产线,全面发力工业母机,在发展“成组成线、串珠成链”集成业务方向上不断努力,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持续加强质量管理提升,不断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
在智慧环保领域,优化污泥处置设备,替代进口产品,实现污泥翻堆机的系列化。在智慧医疗领域,加强创新投入,持续打造医院智慧供应链与后勤一体化系统,不断提升医院供应链及后勤服务系统的自动化、智慧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了面向智慧医疗行业及智慧环保领域的发展能力。
公司是以智能输送技术及其高端配套装备为核心的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要面向智能制造、智能环保和智慧医疗领域,为客户提供以移动机器人和气力输送装备为核心的智能输送系统以及配套的智能装备和服务。根据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及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指引》,公司属于“制造业(C)”中的“通用设备制造业(C34)-其他通用设备制造业(C349)”。
2021年12月,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作为一项持续演进、迭代提升的系统工程,智能制造需要长期坚持、分步实施。根据该规划,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普及数字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转型。
2023年9月,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主要目标是促进机械行业稳增长、提质量、促升级、保安全,提出2023至2024年,机械行业运行保持平稳向好态势,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持续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效益不断增强。方案在四个方面部署重点任务,一是持续扩大有效需求,深挖国内市场潜能、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等任务;二是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提出加快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推动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攻关等任务;三是提升高质量供给能力,稳定畅通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推进装备数字化发展等任务;四是分业精准施策,补链升链推动基础装备提质增效、固链强链巩固优势产业发展势头、建链延链持续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等任务,推进工业母机、仪器仪表、农机装备、基础零部件和基础制造工艺、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医疗装备、机器人等细分行业稳增长。
根据《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及《北京市“新制造100”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智能装备制造业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国家不断出台鼓励性政策支持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公司作为工信部第一批机器人本体及系统集成企业,面临难得的市场机遇期,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在智能制造领域,我国不断出台鼓励性政策支持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2021年12月,工信部发布《“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重点任务涉及的智能制造技术攻关行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行动、行业智能化改造升级行动、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发展行动等均与公司发展的移动机器人、自检、冶金、系统集成、新能源业务相契合。2021年12月,工信部发布《“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确定主要任务包括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增加高端产品供给、拓展应用深度广度、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其发展程度直接关乎我国制造业质量水平。2023年9月,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主要目标是促进机械行业稳增长、提质量、促升级、保安全,提出2023至2024年,机械行业运行保持平稳向好态势,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持续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效益不断增强。上述政策的发布能够为公司移动机器人、工业母机、工业软件等相关业务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有助于公司新增产能的消化。
在智能环保和智慧医疗领域,国家相关部门发布一系列相关政策,支持环境保护和医疗等相关行业的高质量发展。2021年5月,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发布《“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到2025年底,全国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左右;全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80万吨/日左右,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65%左右;全国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能力达到70万吨/日左右,基本满足地级及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转运、分类处理需求。2021年5月,国家发改委和卫健委等部门发布《“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方案中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工程建设任务中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大力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省域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建设等多项建设任务。上述政策的发布有利于公司的气力输送系统等业务的拓展,公司智能环保和智慧医疗领域相关业务能够顺应政策方向,响应政策号召,更好地抓住发展机遇。
未来2-3年,公司将强化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更大力度布局工业母机及工业软件及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市场化改革与提升创新能力“双轮驱动”,用好用足“科改示范企业”的各项激励政策,通过持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优化公司绩效文化、加大研发投入、建立成果转化机制等措施,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技术能力强、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领军人才和技术创新队伍,成为智能制造装备的领军企业,智能制造领域著名的“供应商、集成商和综合服务商”。
在智能制造领域,在专业方向上纵向形成智能输送装备、智能检测装备、新能源装备3大核心产品,瞄准国家战略,孵化新兴业务,在业务方向上横向形成汽车、航天、新能源等多个战略行业产业,培育新兴业务实现快速发展。通过加强研发创新,逐步迈向价值链高端,着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集中优质资源,发挥各业务单元联动性,做强智能输送及智慧冶金装备业务,做大新能源装备与智能检测业务,推动公司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在智慧环保领域,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能力,瞄准有机固废处理业务方向,重点布局餐厨垃圾收运、生活垃圾气力收运及有机固废生物处理领域,开发完善成套设备,提升智能化水平,形成系统解决方案,提高市场竞争力,推动智慧环保板块可持续发展。
在智慧医疗领域,进一步深入研究医疗工艺,解决医院物资存储、配送、回收、废弃物转运、后勤服务等核心需求,结合智能化技术、机器人技术、气力输送技术,开发全院物资配送及回收管理平台,形成系统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智慧医疗业务板块。
优化战略新兴产业布局。重点部署工业母机、工业软件投入;加大对汽车核心零部件检测装配系统和面向机床应用的成组成线系统技术攻关力度,聚焦新能源装备、新一代移动机器人、智慧医疗业务领域,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快速提升。
到2025年,形成2-3个面向工业母机应用的“串珠成链”成组成线集成方案,发挥智能输送AGV、在线检测、机器人应用等优势,融合加工制造、生产输送与存储、检测、包装、信息化智能化于一体的可推广、可复制系统解决方案。
2024年度,机科股份将紧紧围绕“增信赋能、创新超越、提质增效、规范管理”的目标任务,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市值管理规范,兼顾创造价值与价值实现,促进内在价值与市场价值齐头并进、共同成长,持续提升公司发展质量,全面抓好各项举措落地。
全面深化塑造“增信赋能”党建品牌,完善“十四五”战略规划,聚焦战新与未来产业,全面深化落实工业母机工业软件,更新战略任务、优化指标目标体系,认真落实具体举措。全面开展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持续提升经理层成员任务目标的精准化和差异化,启动新一轮业务部门三年任期竞聘工作,实施职能管理部门干部“一年制”任期,加强考核奖惩的刚性兑现,推行不胜任退出机制,推进市场化运营机制走深走实,确保改革落地见实效。
聚焦科技创新开展价值创造,支撑打造高水平成果、高价值专利、高质量国家任务实施,培育新方向、新产业增长点。持续完善创新系统布局,前瞻部署重大创新任务,突出创新创收创效,强化公司创新研发与国家战略、集团创新规划有效融合,争取获得高质量科技成果,全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走深走实。
强化全员市场意识和市场拓展能力。加强市场前端管理,瞄准龙头企业、热点地区,加大对接和市场协同,围绕产业链培育大客户集群;加强与重点企业、科研机构、高校产学研用合作,拓展新业务增长点;落实国家战略要求,加强重点区域产业发展和市场拓展。开展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制定营销战略规划,推动既定市场目标全面有效完成。
积极建设高端人才队伍。围绕关键核心领域,大力培养引进高端人才。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加强创新团队顶层设计,完善创新团队培养机制,加大创新团队人才引进力度,建立公司科研骨干人才库,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持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强化科技人才激励与保障,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5、把握安全与发展,着力实现高水准防范统筹安全与发展,聚焦最大限度防范经营风险,优化部门职责和信息化管理流程,提质增效,持续提升经营管理能力。
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和传播效率,加强与投资者关系的管理,建立并不断丰富与投资者沟通的有效方法与渠道,认真聆听投资者的反馈和诉求,持续提高公司治理能力和经营水平。持续强化市值管理,提升公司的内生动力、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7、促推实施募投项目,着力保障高效率落地加强募投的方向引领和过程管控,确保募投项目建设效果。
8、坚持党建领航发展,着力凸显高标准驱动全面深化塑造“增信赋能”党建品牌,聚焦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将党建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坚持乡村振兴力度不减,坚持“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增势赋能。
重大风险事项名称,公司持续到本年度的风险和应对措施,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重大风险事项描述:公司是以智能输送技术及其高端配套装备为核心的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要面向智能制造、智能环保和智慧医疗领域,为客户提供以移动机器人和气力输送装备为核心的智能输送系统以及配套的智能装备和服务,在行业内拥有一定的市场地位和竞争优势。随着行业的不断成熟,依靠技术进步和品牌优势经营的规模企业越来越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另外国外竞争者进入国内市场,在推动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行业竞争。公司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力度,重点攻关技术含量较高的核心技术,提高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优势。
宏观经济波动引致的风险,重大风险事项描述:公司所处行业的市场需求,主要取决于下业智能化发展进程,以及相关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如果未来国家产业政策发生变化,或者宏观经济疲软,公司下游应用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有可能出现下滑,从而减少对公司的采购,由此导致公司可能面临宏观经济波动引致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客户以大型国企、央企及综合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为主,该类客户对产品的稳定性要求较高,资金预算充足,在采购设备时,愿意为高品质支付相适应的价格;公司深耕移动机器人(AGV)、有轨制导车辆(RGV)等核心装备多年,产品参数在同行业可比公司公开数据中表现优异,结合较强的规划设计、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能力,形成了较高的技术壁垒、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未来公司会加强产品结构、应用领域、销售地域等多维度管理,应对宏观经济波动引致的风险。应收账款回收风险,重大风险事项描述: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应收账款净额为26,280.72万元,占当期期末总资产的比例为22.28%,公司的主要客户资产规模较大,经营稳定且商业信誉良好。公司应收账款数额较大,如果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前景发生不利变化,客户经营状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可能存在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加强应收账款管理,采取销售回款跟踪等管理措施,加大应收账款的回收力度,针对账龄较长的应收账款积极进行催收。
毛利率下滑的风险,重大风险事项描述:2023年度公司主要营业业务毛利率为23.77%。公司为客户提供的解决方案为非标、定制化产品,产品定价受市场竞争、客户需求的复杂程度、项目的设备配置要求、完成周期等因素影响,不同客户的项目毛利率存在一定差异,但随着未来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可能出现毛利率下滑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力度,重点攻关技术含量较高的核心技术,提升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以高端产品打开更广阔的市场。提升产品竞争力,应对可能出现的毛利率下滑的风险。
研发技术风险,重大风险事项描述: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改办“科改示范行动”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在移动机器人等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以及持续的研发能力是公司主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公司保持技术领先和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公司需要不断进行行业内前沿技术的学习和研发,对公司产品进行持续技术创新和改进,以满足下游客户对公司产品性能的需求。
如果公司的技术研发效率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变化的节奏,或者技术研发不能及时匹配下游客户日益提升的需求,不能适应市场对公司提出的新要求,可能对公司的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为科研院所转制企业,自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充分利用中国机械总院委托培养研究生的优势,以内部培养与外部吸纳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了开拓创新型人才队伍,团队成员多数拥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公司核心技术团队具有专业的学历背景及丰富的研发和管理经验,深耕所在行业,在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智能环保和智慧医疗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并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公司深耕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领域多年,在智能输送技术及其高端配套装备的研发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技术和研发模式,能够相对高效的使用研发资金,在实现研发目标的同时,有效控制研发成本。因此,公司在研发管理机制、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方面与同行业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公司保持技术的领先性及核心竞争力。本期重大风险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产业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