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具身智能(Embodied Intelligence)慢慢的变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热点话题,被认为是通向通用AI(AGI)的重要路径。这一趋势不仅吸引了全球科学技术公司的目光,更促使中国科技巨头如华为、腾讯和美团加快布局,以期在未来的智能技术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华为最近在深圳宣布启动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旨在推进该领域的技术发展和产业链升级。在启动仪式上,华为与包括乐聚机器人、拓斯达、兆威机电等在内的16家企业签署了合作备忘录,集中发展具身智能及其在机器人研发中的应用。这标志着华为不仅在通信和IT领域深耕,而是在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技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与此同时,美团战投和其他投资机构也加大了对智能人形机器人的投入,近期对宇树科技的投资接近10亿元。星动纪元则在Pre-A轮融资中获得了来自阿里巴巴、联想等的支持,融资总额达3亿元。腾讯则通过旗下的RoboticsX实验室继续奋战于具身智能产品的研发。这些投资和合作不仅反映出市场的浓厚兴趣,同时也展示了资本对具身智能未来潜力的看好。
尽管具身智能在长期资金市场表现出强劲势头,但市场却并非一片乐观。一些业内人士对人形机器人市场的过度炒作持谨慎态度,担心也许会出现泡沫。优艾智合的创始人张朝辉对此表示,具身智能的核心在于其能使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进行高效操作,而不是简单地将其视作人形机器人。他强调,具身智能的真正价值在于新型智能系统的构建,而非仅仅依赖传统技术。
具身智能的概念源自对智能的重新定义。1991年,现代机器人之父罗德尼·布鲁克斯在文章中提出了这种观点,强调智能行为能通过自主机器和环境的物理互动得以实现。这一理论为后续自主移动机器人和实时处理系统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随着生成式AI技术的快速的提升,尤其是像ChatGPT这样的智能工具的涌现,人形机器人正在朝着更高的智力水平进化。英伟达CEO黄仁勋也曾表示,AI的下一个浪潮将聚焦于具身智能,能够理解和推理并与物理世界直接互动的智能系统将成为未来的主流。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的管理者熊友军将该技术形象化为“长了身体的智能”,预示着其将为生产力和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资本市场对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兴趣愈发浓厚。2024年,中国的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约27.6亿元,全球市场则将超过173亿美元。尽管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看好,但在实际应用中,具身智能机器人还面临诸多挑战,许多产品仍需人类的辅助,行动能力和效率仍显不足。香港大学讲座教授席宁指出,当前的很多仿人形机器人更像是实验工具,技术水平尚未达到大范围的应用的要求。
专家一致认为,尽管具身智能机器人市场火热,但大多数产品仍处于“演示”阶段,真正可商用的产品屈指可数。在解决性价比、稳定性和适应复杂环境等问题之前,具身智能在商业化道路上仍需时日。预计距离理想的市场应用阶段还有5至20年的过渡期,未来能持续发展的具身智能公司可能不到10家,初创公司的生存将面临严峻挑战。
总体来看,尽管具身智能在技术发展和市场应用中依然面临障碍,但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前景依然广阔。利用AI、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等技术改进工业机器人,将是推动具身智能逐步发展的关键。伴随着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紧张和技术的进一步革新,具身智能有望成为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合理规划利用这一技术,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将是最大的挑战与机遇。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