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短短几十年间从完全依赖进口,到自主研发并走向国际市场,慢慢的变成了全球盾构机技术的领跑者。
如今,美国的盾构机挖掘速度每小时3.6米,德国则为每小时6米,而中国究竟如何?
盾构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英国工程师马克·布鲁内尔是盾构机的发明者,他为伦敦泰晤士隧道设计了最早的原型。
这种机械化掘进工具的出现,为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掘进难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盾构机逐渐在欧美国家得到应用,并在20世纪下半叶成为隧道工程中的主流设备。
在美国,盾构机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如纽约地铁、洛杉矶地铁等。
可尽管有着丰富的应用经验,美国盾构机的速度却并不突出,平均每小时掘进3.6米左右。
相比之下,德国的盾构机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盾构机每小时的挖掘速度可达到6米,效率明显高于美国。
但是在盾构机技术的全球竞争中,中国成为了后起之秀,以惊人的速度超越了传统强国。
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的隧道建设主要依赖传统的人工操作,采用爆破和挖掘的施工方式。
以1958年昆明到成都的铁路建设为例,超过2000名铁道兵在施工中牺牲。
这一惨痛的教训让中国意识到,传统的施工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未来大型隧道工程的需求。必须寻找更先进的技术,才能提高施工效率,保障工人的安全。
这条全长18.46公里的隧道,最大埋深达到1600米。虽然盾构机的引进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使工期从原本的十多年缩短至两年,但由于当时中国尚未掌握盾构机的核心技术,所有设备都依赖进口,成本极其高昂。
以两台盾构机为例,德国公司当时的报价高达7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如今的几十亿元。
尽管盾构机的效率远超传统钻爆法,挖掘速度是其5倍,但它属于一次性设备,每个隧道的设计都不一样,买回来的机器没法重复使用。
中国中铁公司在经历了无数次技术实验和数据分析后,于2009年研发出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盾构机——“中国中铁1号”。
这台盾构机在天津地铁3号线的施工中表现出色,将地面沉降控制在3毫米以内,标志着中国在盾构机技术领域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随着盾构机技术的逐渐成熟,中国不仅在国内的隧道建设中广泛应用自主研发的设备,还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2015年,中国自主研发的“永吉号”硬岩掘进机成功应用于吉林引松供水工程,不仅提前九个月完成任务,还表明中国已经掌握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隧道掘进的技术。
2018年,中国自主设计制造的15米级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在汕头海湾隧道项目中大显身手,完成西线掘进任务的速度比使用进口设备的东线天。
这一成就标志着中国盾构机技术已经超越了国际水平,成为全世界盾构机技术的领跑者。
2019年,中国自主研发的两台盾构机成功交付给日本西松建设公司,用于新加坡地铁6号环线项目。这是中国盾构机首次进入东南亚市场。同年,中国的“中铁699号”盾构机中标意大利北部铁路项目,成为中国高端隧道掘进设备首次进入欧盟市场的重要里程碑。随后,法国巴黎地铁项目也采用了中国制造的盾构机。
2020年,中国的盾构机技术已实现了完全自主化,并占据了全球市场70%的份额,成为世界盾构机市场的主导者。
在国内市场,中国盾构机的占有率更是高达95%。这一成就不仅体现了中国在盾构机制造领域的技术优势,也反映了其在全球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影响力。
中国盾构机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对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视。2002年,盾构机研发被正式纳入国家“863计划”,为中国自主研发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2023年10月12日,全球直径最大、单体最重的盾构机主轴承在湖南下线,这标志着中国在盾构机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能力上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企业正在积极推动盾构机向智能化掘进方向发展,探索无人化隧道施工的可能性。
除了这些以外,盾构机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展,除了传统的隧道工程,还进入了水务、矿山和电站等新兴领域。
回顾中国盾构机技术的发展历程,从20世纪90年代的完全依赖进口,到如今成为全世界盾构机市场的主导者,这一转变无疑是中国科技自主创新的成功典范。
中国企业通过不断的技术攻坚,逐步掌握了盾构机刀具、控制管理系统、主轴承等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研发。
如今的中国盾构机,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在挖掘速度上超越了美国和德国,还在技术创新和应用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
以“领航号”盾构机为例,其在2024年4月29日开始掘进的沪渝蓉高铁崇太长江隧道,是全球独头掘进距离最长、最深的过江隧道,进一步巩固了中国盾构机在国际市场的领先地位。
中国盾构机从传统施工困境中崛起,凭借自主研发实现了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并在全球盾构机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面对未来的智能化和无人化掘进趋势,中国盾构机企业将继续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前行,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
上一篇:南京哪能做资金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