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分钟 带你走进人形机器人的历史长河
2024-05-10 15:30:29智能装配资讯

  从《变形金刚》中酷炫的汽车机器人,再到《流浪地球2》中的机械狗“笨笨”,人们在科幻中描绘机器人的未来。

  然而,在现实世界中,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迭代,机器人行业已行至发展拐点。

  从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的Atlas,到英国机器人公司Engineered Arts的Ameca,再到如今优必选科技的Walker、小米公司的“铁大”……让我们来看看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之路。

  第一阶段,是以早稻田大学仿人机器人为代表的早期发展阶段;第二阶段,是以本田仿人机器人为代表的系统高度集成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是以波士顿动力仿人机器人为代表的高动态运动发展阶段。

  1973年,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加藤一郎教授研发出世界上第一款人形机器人 WABOT-1的WL-5号两足步行机。

  1986年,日本本田开始做人形机器人ASIMO的研究,并成功于2000年发布第一代机型。

  2003年,日本丰田发布第一代仿人类机器人,即“丰田音乐伙伴机器人”,能轻松实现吹喇叭、拉小提琴等乐器演奏功能。

  2011年,本田推出 All-New ASIMO,具备利用传感器避开障碍物等自动判断并行动的能力,还能用五根手指做手语,或将水壶里的水倒入纸杯。至此人形机器人已具备初步的行动能力,逐步向特定场景应用发展。

  2016年,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发布双足机器人Atlas,具有极强的平衡性和越障能力,能够承担危险环境搜救任务。

  2017年,本田发布第三代人形机器人T-HR3,是一款“反应灵敏的遥控机器人”,这款第三代人形机器人在新的领域做了开拓。可以模仿远程操纵者动作,并于2020年东京奥运会中用于与运动员进行远程交流。

  到了2020年,美国敏捷机器人公司成功推出第一款商业化出售的双足机器人Digit,售价25万美元,其能够在无人干涉的环境下自行选定搬动箱子,适用于物流、仓储、工业等多种应用场景。

  2021年日本丰田推出第四代家务机器人Busboy,运用了更高级的AI和机器学习技术,既可感知场景也可检测物体及其表面,能完成擦地板、拿取玻璃杯等家务活,被设计应用于解决老年家庭的家务问题。

  1978年,“世界人形机器人之父”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加藤一郎在北京举行了一场讲座,讲座中途,加藤一郎播放了全球首个“全尺寸人形机器人WABOT-1”的录像,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惊叹。

  此后,来自日本和美国的机器人专家多次来华,国内的技术人员也走出国门。中国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开始从零起跑,奋起直追。

  数十年过去,中国企业终于在这一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目前,中国是为数不多已生产出人形机器人成品的国家之一,在AI研究方面排名世界第二,拥有世界上顶级规模、门类最全、配套最完备的产业链体系。山东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都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就,为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化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国内一众新能源车企,如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开始布局;专注于自然语言处理核心技术的拓尔思宣布研究探索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及有关技术;戴森也豪言未来十年将投入五十个亿造人形机器人。

  更重要的是,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占整机成本70%,如果人形机器人真能实现量产,那么将打开全球万亿级蓝海市场。

  当前人形机器人的赛道热闹非凡,新能源车企、互联网、家电数个行业的头部企业都在大手笔下注。据Markets and Markets 预计,人形机器人的市场容量预计在2027年将达到173亿美金,复合增长率为63.5%。

  当前,支撑人形机器人发展面临核心技术发展不成熟,产品成本高、应用场景落地难、法律和法规不完善等问题,人形机器人整体还处于研发技术阶段,距离正在商业化还有非常长一段距离。

  伴随着人形机器人的落地和持续迭代,我国谐波减速器、伺服电机等产业能力有望快速成长至国际领先水平,拥有广阔成长空间,同时,国产机器人供应链的蝶变也将助力国内机器人自主品牌的快速崛起。

  我国人形机器人发展整体水平处全球前列,但在核心数据、底层技术等方面与国际一流水平仍有差距。我们有自己的优势:首先,我国数字化的经济发展迅速,产业链供应链完备齐全;其次,我国人形机器人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可供开拓;最后,我国人形机器人可应用场景较多,包括养老、居家服务、衣食住行等。

Copyright © 2018 乐鱼官网app平台游戏下载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信息: 湘ICP备14017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