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Robot),按照百度百科的定义:是一种能够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智能机器。
历史上最早的机器人见于我国隋炀帝命工匠按照柳抃形象所营造的木偶机器人,施有机关,有坐、起、拜、伏等能力。《隋书》里曾记载了一个机器人的故事:“……帝犹恨不能夜召,于是命匠刻木偶人,施机关,能坐起拜伏,以像于抃。帝每在月下对酒,辄令宫人置之于座,与相酬酢,而为欢笑。”
而“Robot”这个词语,最早出现是在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尔·凯佩克发表了科幻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凯佩克在剧本中把捷克语“Robota”(奴隶)写成了“Robot”(机器人),这些机器人起初没有感情和知觉,百分百服从命令干活,后来一个偶然的因素,导致机器人拥有了情感,机器人群体不断壮大,觉得人类过于自私和压榨,群起而攻之,机器人占据了绝对地位,人类也因此灭亡。但是机器人却不知道怎么制造自己,需要找人类幸存者来制造自己,避免消亡,但始终没找到。最后,有一对感知能力优于其他机器人的男女机器人相爱,机器人进化成了人类……
1950年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在《我是机器人》一书中提出了“机器人三原则”:
这三条指导性的原则,赋予了机器人伦理属性,意义重大,时至今日,依旧作为大多数科研院校、组织机构、公司在研究设计机器人的时候的参考原则。
而如今,国际上不同的组织对机器人也进行了不同的分类,我国也针对国情进行了一些调整。
本文仅仅讨论商用服务机器人领域的:医疗机器人、公共环境机器人、商用清洁机器人
并且在医疗机器人里面选取手术机器人,公共环境机器人里面选取送餐机器人,商用清洁机器人,进行分享。
扩展解释:手术机机器人是商用服务机器人领域高精度、高稳定、高科技的集大成者,难度相当于芯片制造领域的光刻机。占据医疗机器人接近40%市场份额。
优点:高灵活性的机械手臂(7个自由度)、人因工程学的设计(降低疲劳和颤抖)、双镜3D成像(10倍+三维成像)、高精度定位道具(降低术者疼痛、创伤,减少术后恢复期)、简单便捷操作(2天+培训即可)
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由主刀医师操作控制台、三维成像视频影像平台(镜下图像可以放大10倍以上,并配备荧光显微镜)以及机械臂、摄像臂和手术器械组成的移动平台,为主刀医师提供高清晰、全方位立体式手术视野,可以准确地进行组织定位和手术。
其系统具体组成模块为:图像采集与处理单元、定位信息获取单元、配准与空间变换单元、人机交互与显示单元、机器人定位于手术操作单元组成。其中前两个单元是系统的原始信息收入部分,经配准与空间变换单元进行计算后,通过人机交互进行手术规划并显示,最终由机器人实现系统输出。
直觉外科公司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从1997年的第一代开始,目前已发展到了第四代,截至2019年,全球达芬奇机器人安装量已达5582台,累计参与手术达到720万台,截止到2020年年底,中国地区累计装机量超过200台。
达芬奇代表的是以绝对领先的技术体验为竞争力为驱动的机器人产品,和全球多所顶尖的高校、科研机构、医院从底层的研发,到表层使用习惯培养都在紧密合作,共同构建起深厚的技术和体验壁垒。
领先技术的重要性有多,达芬奇第一代的产品(1997年推出)专利在2018年解禁,美敦力、强生、西门子、史赛克等医械巨头才能开始疯狂入场。
国内目前在手术机器人这块,还在起步,目前也是主要是学校+企业+医院共建的模式。
我们的医生太辛苦了,疲于各种手术、杂事,没能解放精力和时间出来总结探索。
但是,我们还不晚,在企业完成原始积累后,会有人觉醒,而且现在已经觉醒,如同我们现在的芯片、高铁、盾构机等,未来可期
综合上述因素,加上地产等传统行业在走下坡路,长期资金市场需要走新的出口,在2019年开始,长期资金市场的一部分资源,开始往公共服务机器人领域倾斜。
餐饮机器人领域是公共服务机器人领域的典型代表,也是目前商用服务机器人商业化最好的领域。
(2)必须赶在BATD这种巨头入局之前,上市,完成原始资本积累,进入第二阶段。
(4)海外合规,尤其是数据采集与使用(人脸、声音等信息),不重视分分钟罚到破产。
服务机器人领域,什么是好的企业?是名气大的么?比如能上春晚,上央视这种?我觉得不是,体验过某企业所谓的教育机器人产品,几千块的产品,人机交互水平,还不如几十块钱的天猫精灵和小度智能音箱。
清晰的品牌定位,可复制的应用场景,成熟的技术,合理的量产成本,落地的商业模式。具备这些的才是好公司。
这些问题,这类型的公司都会遇到,就看老板是把焦点回到流程制度的重构优化,还是换人解决。
最后:机器取代人工,在很多的场景里面是不可逆的。对于当代年轻人,避免自己只具备简单复制粘贴的工作价值,努力提高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很重要。
1、商用清洁机器人对技术方面的要求更高,接近低速无人驾驶水平,以目前的技术水平,还难以达到很好的体验,比如边边角角仍需要人工介入进一步清洗。
2、商用清洁机器人商业模式与目前商业电梯、立体车库类似:重成本、重售后。除了对公司的产品质量和稳定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对企业的售后服务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更高。
3、商用清洁机器人的客户群体是政府、机关单位、商业中心、园区,和高度商业化的餐饮配送机器人领域很有大的区别,在此不多提。
4、长远划算,但是短期投入巨大。目前餐饮配送机器人,机器成本可以压缩到3万以内区间,且采取“租赁模式的线之间即可,但是商用清洁机器人的前期采购成本目前还太大。
从另外的角度看服务机器人领域,它算是解放年轻劳动力,引导年轻劳动力创造更大的价值。还是淘汰老龄劳动力,导致失业创造更大家庭压力?
所谓劳动力短缺,我理解的是青壮年的劳动力短缺。但是五十岁以上的人,按照我们实际的国情(我们没想象的那么富有,我们的养老体制还在逐渐完备),他们仍需要工作去养家糊口。截至2020年,全国老年人口抚养比为19.7%,比2010年提高7.8个百分点,即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近20名老年人。此外,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402万人,占总人口的18.7%;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580万人,占比为13.56%;乡村老龄化水平明显高于城镇。
对于在底层的人群(这个一定不是不尊重,只是真的一时半会找不到合适的词),他们在50岁以后,仍旧需要适当的工作,可能是服务员、环卫、建筑工、小摊贩、菜农等等,如果科技取代的是这一类人群的工作,我们又没有合理的安置方式,最终买单的是谁?
就像我一直对社区电商这类持谨慎的反对意见一样,当科技披上资本的外衣之后,开始让菜市场的摊贩们,种地的农户们面临亏损和失业的时候,科技是好还是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