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上述视频中的仿生人形机器人,出自大连蒂艾斯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称:EX机器人)。该公司于2013年7月在辽宁省大连市成立,是一家新三板上市企业,主要是做智能仿生人形机器人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
当前,“人形”机器人激战正酣,EX机器人却以“人脸”逼真火热“出圈”。近日,EX机器人CEO李博阳接受了《科创板日报》记者的专访,分享了仿生人形机器人背后的更多故事。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国内已有数十家企业推出人形或仿生机器人。在这其中,多数人形机器人企业主要集中布局于双足移动等专注于运动场景的相关产品。
与其他专注于“人形”机器人的企业所不同,EX机器人发力于“人脸”机器人。仿生人形机器人成为其核心产品。“在核心技术上,我们比较有特色的是机器人的智能表情,以及机器人的灵巧手;从软件层面来看,算法上偏情感、感知能力的多模态大模型,还有智能决策,以及语音、表情、动作等类似于人的交互能力。”EX机器人CEO李博阳表示。
据李博阳介绍,该公司仿生人形机器人已进入量产阶段。“我们机器人既能定制化开发,也有标准化量产的产品,并可投入到市场中进行批量化应用,在多个场景中进行复制。目前整个产线还在搭建的过程中,投产后,可实现从量产到实时交付的过程。”
当前,EX机器人共有超200台仿生人形机器人,今年目标量产超500台仿生人形机器人。该公司产品主要使用在场景包括展览展示、无人零售、儿童教育、老人陪护等,已应用于文化、旅游、艺术、历史、等领域。
“我们现有机器人已应用于科技展馆、旅游景区、商业街区和沉浸式互动体验项目中,如:基于李白、杜甫等古圣先贤人物还原的仿生人形机器人,以及其他研学NPC等场景的仿生人形机器人。”李博阳说道。
资料显示,EX机器人于2009年开始组建研发团队,正式成立于2013年。李博阳作为该公司CEO,2010年博士毕业于早稻田大学人工智能专业。
“我们公司的核心小组成员都是辽宁人,也是之前一起留日的留学生。”据李博阳回忆:“我们从始至终想布局机器人的产品研制,大家一拍即合,就把这个事情启动了。事实上,在组建公司研发团队前,我们已在一起做了很多相关的事情。”截至目前,EX机器人团队规模超200人,逾半数均为研发团队人员。
从产业有关政策来看,其中,今年1月,工业与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部、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建议》并提到,做强未来高端装备,突破人形机器人、量子计算机等产品。
2023年11月,工信部在《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中精确指出,人形机器人集成、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的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
另据今年4月,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上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预测,2024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27.6亿元;2026年达104.71亿元;到2029年将达750亿元,占世界总量的32.7%;到2035年有望规模达3000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仍存在一些待解难题。其中,有业内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表示,“机器人大模型行动控制的周期仍太长,没办法做到实时响应,需要大量算力支撑。而算法的训练需要大量机器人真实数据,实际可用于训练机器人学会执行新任务新技能的高质量数据较为匮乏等。”
整体来看,随着EX机器人等相关企业的持续发展,其所带来的关于人形机器人的画卷正向人们徐徐展开。
《科创板日报》:为什么别人都在做“人形”机器人,你们却侧重布局“人脸”的仿生人形机器人?
李博阳:人形机器人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大多数的人形机器人企业做的更多是双足部分的板块。我们主要布局腰部以上的方向,核心产品是仿生人形机器人。
在核心技术上,我们比较有特色的是机器人的智能表情,以及机器人的灵巧手;从软件层面来看,算法上偏情感、感知能力的多模态大模型,还有智能决策,以及语音、表情、动作等类似于人的交互能力。
《科创板日报》:我们正真看到,很多人形机器人企业都在发力腰部以下产品,做腰部以上(产品)的非常少,是因为研发腰部以上人形机器人的难度更大吗?
李博阳:我们也不敢说自己就比别人的难度更大,但腰部以上人形机器人可能要考虑的因素更多。腰部以下主要在于处理好平衡控制的问题,因此国内多数团队主要出自机械自动化领域;而腰部以上更多与AI所结合的智能决策等相关。
《科创板日报》:在2024中关村论坛期间,我们正真看到EX机器人所展示的仿生人形机器人,可以和真人对话交流,这是基于大模型的一个反馈吗?
李博阳:是的。现在很多的大模型应用是纯文字的。我们的应用是把它的语音、情绪、动作、表情的生成进行融合,并结合感知能力,可以使其在与人的对话过程中,更好融入对内容、情绪、环境的理解。
李博阳:大部分是自主研发的。我们目前有以下几个解决方案:一是我们自研的多模态感知大模型,会更侧重情感方面的感知、反馈。同时,在表情和动作的生成方面会结合硬件,做出相关肢体动作等能力,这样做才能够生成一个更完整的反馈。
除自研的大模型外,我们还与微软团队有过关于大模型方面的合作。近期,EX机器人还与科大讯飞达成战略合作,对接星火大模型,逐步推动人机交互领域的发展。
《科创板日报》:所以能理解为,根据不同的大模型,仿生人形机器人可以适用于各类应用场景?
李博阳:是的。因为有的大模型必须要连网才可使用,有的大模型可以本地部署等。同时,我们为所打造的机器人硬件,研发了相关的操作系统。换而言之,它类似于手机、电脑,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软件。
李博阳:我们目前有以下几个板块:首先是用于科技展馆。从今年开始,这类订单较多。预计今年会有五个展馆以上的相关订单,还有一些订单排到了明后年。每个展馆里约有几十个至上百个的仿生人形机器人的需求。
还有用于教育领域、商业展陈。我们有两款相关新的仿生人形机器人即将进入投产。这两个板块目前也签了些战略合作协议与需求意向,所涉及的订单量较多,可能500台/年的产量都不一定能够满足。
《科创板日报》:目前EX机器人所展示的仿生人形机器人,看起来很接近于真的人了。未来会考虑把机器人做得更像人吗?
李博阳:完全用仿生皮肤来覆盖机器人,这个事情在技术上没有难度,我们自己也已有相关布局。但目前我们更多展示出来的是身上具有机甲、机械风格的机器人,是希望大家还是以一个机器人的角度出发,可能会更容易包容产品的一些不足之处。
《科创板日报》:大家也比较关注,对于仿生人形机器人,如何改进“恐怖谷效应”?
李博阳:我认为“恐怖谷效应”这个词出现得太早了,这是几十年前出现的一个概念。彼时,机器人可能都没有几台,那么大家对于这个事情感觉恐怖是能够理解的。如今,随着产业、技术等发展,人们的包容度、接受度随之更高,这也给予了我们更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我们应该去突破所谓的“恐怖谷效应”,这可以从两个角度着手:一是机器人的外观,它是一个不断接近于人的过程;二是机器人结合大模型后,具备各种各样的反应、交互能力反应的这个能力,这个能力是在不断的提高的。
《科创板日报》:目前公司专利情况如何?大概数量有多少?大多分布在在哪些方面?
李博阳:目前我们的核心知识产权约有150多项,类型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等。其中,仿生皮肤、智能仿生人形机器人等,都是我们的发明专利。未来,我们还会和更多高校、科研院所进行有关科研成果转化。
李博阳:在仿生人形机器人的运动、活动能力上,我们大家都希望把双足人形机器人的特性结合进来,从而重点提升仿生人形机器人的运动、表情能力等,以及持续完善相关智能部分,并拓宽其应用场景。
《科创板日报》:之后会如何兼容耦合腰部以下人形机器人的优势?通过合作还是考虑自研?
李博阳:会考虑合作与自研相关结合。一直以来我们的很多研发方向,其实都是合作、自研相结合。因为假如没有自研的部分,其实发现不了很多问题。
事实上,我们计划在今年下半年进行有关的初步尝试,届时先看看会是一个怎样的效果。
《科创板日报》:在您看来,目前国内人形机器人发展的现状如何?在这其中,仿生人形机器人的市场空间有多大?未来可能有哪些发展趋势?
李博阳:毫无疑问,人形机器人未来的市场需求量将会非常大。但目前从产业高质量发展角度来看,尚未进入到一个完全成熟的爆发阶段,产业高质量发展还需要一些时间,这也需要市场给予更多的耐心与包容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