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我国已初步形成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体系
2024-05-30 11:59:11软板装配

  深入分析了国内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机器人+”的工作推进情况,认为我国机器人应用潜力巨大,未来将推进更多“机器人+”细致划分领域的产业协同发展建设,为建设制造强国、健康中国,创造美好生活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工业与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十四五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有力推动了机器人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当前,国内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潜力巨大,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机器人创新型服务模式不断涌现,推动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当前,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正处于第二轮高速增长期。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机器人销量达51.7万台,创历史新高。近十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年均增速达12%,我国市场年均增速达28%,是全球增速的2倍以上,到2021年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27.1万台。从增速来看,我国市场是全球市场高速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

  从全球市场分布来看,2013年起,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国。2021年,我国市场占全球市场比重首次超50%。在国内,电气和电子设备、汽车制造是机器人最重要的应用行业,占市场份额一半以上,但近两年电子行业出现外迁趋势,以新能源为代表的产业,包括金属加工、塑料和化学制品、食品制造、采矿、纺织等,逐渐成为驱动工业机器人市场新的增长点。市场高速发展的同时,机器人的普及度也有了大幅提升。2021年,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322台/万人,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在全球制造业机器密度排名中,我国由2015年的25位上升到2021年的第5位,未来仍有提升空间。

  在市场驱动下,国产机器人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已初步形成“关键零部件—整机制造—集成应用”的完整产业链体系。同时,自主品牌进驻水平也在大幅提高。2012-2021年,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销量年增速达到44.5%,2021年销售量为8.7万台,同比增长50.8%,占国内工业机器人总销量的32%。

  国产服务机器人发展的潜在能力巨大。虽然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相较世界仍有差距,但在服务机器人领域,我国和国际基本站在同一起跑线月起,国内服务机器人月度生产情况进入低位运行,但在2023年3月已经回升至70万台,4月的最新数据是70.6万台,由此判断2023年国内服务机器人的生产情况将会恢复。国产服务机器人在仓储物流、教育娱乐、清洁服务、安防巡检、医疗康复等领域,不断涌现创新产品和智慧解决方案,未来美好生活的创建将对服务机器人存在巨大需求。

  党中央、国务院格外的重视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习指出,随着信息化、工业化不断融合,以机器人科技为代表的智能产业蓬勃兴起,成为现时代科学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志。2021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大目标纲要》,将机器人纳入先进制造业集群。同年12月,工业与信息化部十五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和思路,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以高端化智能化发展为导向,面向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需求,坚持“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基础提升、融合发展”,着力突破核心技术,着力夯实产业基础,着力增强有效供给,着力拓展市场应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持续完善产业高质量发展生态,推动机器人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为建设制造强国、健康中国,创造美好生活提供有力支撑。

  为了更好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2023年年初,工业与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落实《“十四五”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重点任务,快速推进机器人应用拓展。方案聚焦十大重点应用领域,激发需求侧潜力带动发展,同时从机器人产品研制、技术创新、场景应用、模式推广等多端发力,使用户得到满足行业需求。

  工业机器人从汽车电子快速向冶金、金属加工、石油化学工业、餐饮等行业扩展,目前在60个行业大类,168个行业中类实现应用,在部分细分行业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若干典型解决方案。例如,在喷涂方面,通过视觉扫描可以自动生成规划路径,智能化生成喷涂机器人运行程序,整一个流程无需人工示教;再如自动焊接,无轨导管道焊接机器人能通过激光视觉和姿态传感器复合控制,实时获取焊缝宽度、景深、角度等坡口信息,调整全位置姿态,满足多种口径、多种材质管材的高精度全位置焊接;在自适应装备领域,过去可实现螺丝锁付,现在能轻松实现难度更高的拔插作业;在汽车零部件检验测试领域,设计高效精准的视觉检查引导系统,实现协作机器人视觉检查系统在汽车零部件装配领域的缺陷检验测试;在冶炼领域,矿热炉冶炼作业机器人系统实现了电石冶炼炉前作业的自动化、智能化,明显提高了电石生产效率,将炉前作业人员从环境和温度高、劳动强度大、安全风险高的人工作业现状中解放出来;在白酒酿造领域,将上甑机器人应用于白酒酿造的上甑工序,与人工作业相比具有减员、增效、增产、提质、降尾等优势。

  机器人在非制造业应用场景更趋多元化。逐步覆盖了医疗健康、养老服务、教育娱乐、商业服务、农业、建筑等诸多领域。在快递分拣领域,依托3D视觉及深度学习智能算法,实现快递包裹精准的识别和抓取,能减轻包裹人工分拣作业劳动强度,同时能提高效率;在石油钻井平台上,利用智能钻井机器人及智能机器人集群系统,可减少高劳动强度、高危险性的作业岗位,提升了作业效率,实现核心石油装备“自主可控、提质增效”,助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在水质维护领域,无人船能轻松实现水面垃圾的清洁、监测和割草、蓝藻打捞等,促进水域运维工作智慧化升级。除此之外,采茶机器人、高压配电机器人、智能档案管理机器人赋能行业智慧化转型,外骨骼机器人、5G手术机器人、智能艾灸机器人、口腔种植机器人等,助力建设医疗行业智能化;在国防安全、应急救援、极地科考、空间探索等方面,机器人能代替人进入“特殊”环境进行作业,提高任务完成效率与质量,减少人员受伤或死亡,降低风险,甚至是完成人类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前,我国已转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阶段,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等与机器人技术深层次地融合,极大地增强了机器人智能化、柔性化和精准控制能力。伴随智能化水平的不断的提高,机器人将在千家百景、千行百业中实现创新应用,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美好生活新图景构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装备支撑。

  本文根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器人分会副秘书长陈丹在2023“机器人+”大会上的演讲整理而成,经编辑。

Copyright © 2018 乐鱼官网app平台游戏下载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信息: 湘ICP备14017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