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完成了一例与以往不同的手术——一台骨科手术机器人参与了这次手术。一个月后,广东省中医院完成了广州地区首例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在机械臂助力下,医生仅用了平时2/3的时间便完成手术。
上述两例中,参与手术的骨科机器人是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天玑”。
近年来,中关村企业自主研发的医用机器人,其稳定、精细、易于操作的特性,被慢慢的变多医院看中。在其帮助下,完成了近5000例辅助骨科手术。
眼更毒、手更稳、刀更准,是医疗机器人受到青睐的原因。在这种“黑科技”的使用上,我们已摆脱了对进口产品的依赖。
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最先涉足手术机器人的企业,13年中,已经迭代生产了“小腿骨折手术机器人”、“髋部骨折手术机器人”、“天玑”等数款机器人产品,不仅填补了我们国家医疗领域手术机器人的空白,还研发出了国际上首个适应症覆盖脊柱全节段和骨盆髋臼手术的骨科机器人系统,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起步是从17年前开始的。公司董事会秘书邢玉柱介绍,早在2001年,北航机器人研究所与北京积水潭医院进行合作,研发出了微创手术机器人的一款原理样机,这之后,天智航在中关村海淀园成立,开始将其转变为产品。在这之前,我国没有自己的医疗机器人,相应地,首次成果转化过程十分漫长。
第一阶段就是要拿“证”,产品出生后,需要获得技术审评和行政审批,成为一个可以合法上市的合规性产品,按照国际惯例,需要三到五年。五年时间,天智航取得国内首个骨科手术机器人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许可证,成为国内首家、全球第五家拥有医用手术机器人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许可证的公司。之后,进军市场又面临了资金难题。
公司负责的人介绍,虽然有“证”,但当时的天智航尚无产品做销售,不具备造血功能,也无法通过银行贷款及股权融资取得发展所需资金,而想要进行后续的市场渠道建设、临床能力建设及持续的研发,无一不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
获悉情况后,中关村管委会施以援手,帮助天智航获得了北京市重大科学技术成果产业转化2000万元政府股权投资,中关村发展集团代为行使股东权利成为公司股东。
2014年10月,公司管理团队根据投资协议回购了这部分政府股权,并完成了A轮股权融资,中信建投、涌铧投资向公司投资3900万元,公司估值超过3亿元。次年,天智航在新三板完成挂牌,成为首家在新三板挂牌的医用手术机器人企业。
到今年6月,天智航完成了C轮股权融资,先进制造业产业互助基金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投资基金向公司投资4亿元,公司估值25亿元。在公司发展的关键节点上,中关村的支持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
从获得产品注册许可证到市场培育、规模生产,一家机器人企业想要赢利,在大多数情况下要长达十年的孕育周期。不过,虽然刚刚起步,业内对医疗机器人的前景仍然看好。
张维军是天智航技术部负责人,从一开始就参与到国产手术机器人的研发中。他认为,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能够开展各类脊柱和创伤骨科手术的医院也有数千家,正在慢慢地形成全球最大的数字化医疗设施消费市场,因此,骨科手术机器人在智能手术设备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机器人辅助精准微创手术的开展,有利于减少输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加快术后康复,大大降低综合手术费用。”谈及临床价值,张维军表示,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降低了手术对医生个人经验的依赖程度,帮助年轻医生开展高难度复杂手术。目前,其已在北京、四川、新疆、广东等22省份40多家医院应用,累计辅助开展手术近5000例。
邢玉柱称,目前天智航的第三代机器人主要使用在于骨科,未来将扩展到神外、肿瘤等科室,为临床需求巨大的癫痫、中风等大病种提供服务。
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中关村企业通过信息技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交叉融合,积极开展新型高端医疗设施和核心部件的研制,在智能手术机器人、介入/植入器械等方面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天智航自主研发的手术机器人,成功实施了世界首例基于术中实时三维影像的机器人辅助脊柱胸腰段骨折的微创内固定手术和寰枢椎经关节突螺钉内固定手术。柏惠维康研发出全球第二款、国内首款成功应用于临床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定位精度可达1毫米。
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熊怡中:“科创、智造、和谐、健康”是推动中关村不停地改进革新和学习的基础。无论未来中关村发展到什么阶段,这种理念都应保持和传承下去。
熊怡中:中关村的高科技离人们的生活慢慢的接近,以“健康”为核心的生物健康全产业链正逐步形成,在新药研发、医疗器械、基因检测、移动健康等领域为生活带来了一系列改变。
熊怡中:不停地改进革新、引领发展、科技医疗、造福于民,祝愿中关村在创新发展中取得更大成就,加快前沿原创技术落地和建设。
刘达:历史地位已不同以往,全国科学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将让中关村这块沃土诞生更多世界级的企业,给无数创新领军人物带来更大的希望。
刘达:希望以中关村为试点,加强中关村内企业中低层员工的人才政策支持,以人为本,为企业保留更多的基础人才,要让那些陪着企业奋斗在中关村的员工们暖心。